赣深高铁助河源经济更“活”更“火”
央广网河源6月21日消息(记者 罗世伟 见习记者 张顺鹏)从深圳北站搭乘高铁出发,活只需48分钟,赣深高铁更火便可抵达赣深高速铁路的助河AG超玩会重要中间站点——河源东站。随着郁郁葱葱的源经绿意映入眼帘,央广网记者跟随“发现最美铁路·喜看赣粤新发展”网络宣传活动采风团一行的济更步伐,来到这片有着“客家古邑,活万绿河源”美誉的赣深高铁更火土地,实地感受赣深高铁的助河开通为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源经文旅发展所注入的澎湃动力。
满眼绿意的河源东站站台(央广网见习记者张顺鹏 摄)
时间拉回到2021年12月10日。这一天,活对地处粤赣交界山区的赣深高铁更火河源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赣深高铁在这一天正式开通,助河不仅彻底结束了河源不通高铁的源经AG超玩会历史,也让广东省“市市通高铁”的济更目标得以成为现实,为江西赣州、广东河源等沿线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搭建起桥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河源,从此经济更“活”了、更“火”了。
在中央网信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委网信办、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组织带领下,央广网记者在河源东站这个“年轻”的高铁站仔细聆听讲解人员介绍该站的建筑规模、设计理念等基本情况,了解“苏区+湾区”双区联动实现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
赣深高铁带动河源“人财两旺”
单从候车厅设计来看,“传统”与“现代”在河源东站得到完美融合,是记者最直观的感受。站厅两侧,装裱着以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壁画,畲族蓝大将军出巡节、墩头蓝纺织技艺、龙川古法榨油技艺……一幅幅画卷在灯光技术的配合下“动”起来、“活”起来,让来到河源东站的游客领略到河源独有的民俗与技艺之美。
河源东站候车厅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壁画(央广网见习记者张顺鹏 摄)
在候车厅内,水元素的设计随处可见。据车站工作人员介绍,候车厅以“三河之源,魅力槎城”为设计切入点,通过流线形体展现交通建筑的国际化与现代感,三条横向曲线如连平河、忠信河、新丰河三河之水自由流淌。候车厅吊顶的创意为从万绿湖提取水元素,靠幕墙两侧降低,形成两侧河堤、中心河流的空间意向。
“2023年,河源东站累计发送旅客107.4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155%;累计到达旅客86.2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190%。”河源东站客运值班员唐明向央广网记者表示,自赣深高铁开通以来,到河源投资考察的商务人士以及旅游的游客都明显增加,有效带动河源人气更旺、财气更旺。
水元素设计随处可见的河源东站候车厅(央广网见习记者张顺鹏 摄)
河源“绿水青山”成“金山银山”
“要致富,先修路”。在河源,这句话得到了最深刻的印证。得益于赣深高铁的通车,东源板栗、连平鹰嘴桃、龙川山茶油等等充满河源特色的产品不再“养在深闺无人识”,而是搭上了时代的快车行销全国,为河源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供“加速度”。
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河源也在把握赣深高铁开通的利好,积极“引进来”,先后吸引了中兴通讯、农夫山泉等知名企业到河源投资兴业。数据显示,2023年,河源引进超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145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让河源经济“火”起来,让河源“1+3”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绿富双赢”在这里得到实现,“绿水青山”也真正成为了河源的“金山银山”。
处处是绿、四季皆绿的万绿湖风景区(央广网见习记者张顺鹏 摄)
作为河源市“绿水青山”的一张闪亮名片,万绿湖因处处是绿、四季皆绿而得名。赣深高铁的开通,让这个“珠三角的后花园”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更多游客。据广东万绿湖旅游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导游中心、研学中心部门经理周捷航介绍,随着高铁的开通,万绿湖游客量大幅提升,这不仅增加了景区门票、餐饮、住宿、文创等旅游业收入,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旅游消费增长。2023年,毗邻万绿湖的新港镇省级粤菜美食街餐饮业营收超3800万元,同比增长31.1%,新港镇住宿业营收超3500万元,同比增长34.5%,旅游消费进一步激增。
“高铁的开通对万绿湖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提升了交通便利性、扩大了客源市场、促进了旅游消费增长,还推动了旅游品牌建设,这些推动作用将进一步促进万绿湖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为万绿湖创5A景区增光添彩。”周捷航说。
河源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永贞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赣深高铁全线通车,河源文旅迈入了高铁新时代。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我们为赣深高铁沿线与粤港澳大湾区游客设计推出了独具河源特色的文旅产品,受到了大湾区及周边省份游客的青睐。同时,自高铁开通以来,河源新增1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万绿湖风景区正在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我们期望通过飞速的高铁,让河源的绿水青山和浓郁的客家文化,走向大湾区,走向祖国的大江南北。”
- ·广东今世化陆地牧场“上新”,115万尾硇洲族大黄鱼繁育乐成
- ·主任记者进校园为“梅州日报小记者”授课!首站走进广外附设梅州实验学校
- ·花粉过敏高发季,近距离赏花小心花粉给你“挠痒痒”!
- ·小手绘长卷,这群萌娃勾勒出心中的“美丽地球”!
- ·定了!洛杉矶奥运会乒乓球新增混团项目,金牌增至六枚
- ·全民共阅读!这场活动今日启动,让书香溢满梅州~
- ·请牢记,维护国家安全,人人都是主角,“法式”大餐来了!
- ·大手拉小手,一起参加梅州市职工线上亲子诵读活动吧!
- ·广东睁开热带瓜果培训,增长绿色防控破费优异瓜果
- ·梅州市林风眠研究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张品华当选新一届会长
- ·嘉应新区江南新城综合管廊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 ·预计国庆前投产!省重点项目广东盈华高端电子铜箔项目一期厂房封顶
- ·阳西“组合拳”备战荔枝“康年”
- ·勇于担当,逆行而上!他,是全省应急管理系统记功嘉奖获得者陈志标
- ·今年以来梅州发生3宗涉拐案件,全部侦破!这会议部署近期反拐工作...
- ·小雨+降温!未来几日,梅州的天气是这样的...
- ·工具共筑失业梦!云浮15家企业组团赴黔南揽才
- ·棒!嘉应学院获批“中国侨乡文化(梅州)研究中心”
- ·15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上岗梅河高速服务区参与疫情防控!“入粤通道”,有他们守护...
- ·梅州天气将“变脸”,“短时强降水+6至8级短时大风”就快“到货”…
- ·外来媳妇引产业到“婆家” 带领村民种植药材共致富
- ·梅州成绩和排名均有提升!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出炉
- ·全省多个专业队“联动集结”!跨区域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拉动演练在梅州举行
- ·一季度梅州外贸进出口同比增3.9%!橡胶轮胎出口增36.8%,与RCEP国家贸易增长3成
- ·下田机插秧,全省大练兵!3月18日科技味春耕将在清远演出
- ·一堂生命“必修课”!梅州海事局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